日期:2025-07-02 17:04:30
王耀武于1969年病逝,享年65岁,而沈醉则于1996年去世,享年83岁。有人将王耀武的年龄误为64岁,将沈醉的年龄误为82岁,这不符合传统的纪年方式。王耀武与沈醉曾经同为享受厅局级待遇的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杜聿明、黄维等人则是政协常委,地位更高。在《特赦1969》一书中,刘安国这一人物的历史原型文强,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沈醉的上司——沈醉当时是文史专员学习组的副组长,而文强是组长。1975年,文强因特赦获得释放,而王耀武已经去世。
文史专员的主要职责是撰写回忆录。如果王耀武如同沈醉及“世纪老人”文强一样长寿,看到沈醉的《战犯改造所见闻》,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质问沈醉:“你妻子跑了,怎么又说我妻子也跑了?”王耀武本是山东大汉,擅长打仗,擅长武功,平日为人和善,但在抗日战场上,却是一位铁血将军。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等多个重要战役,王耀武的身影几乎贯穿了整个抗战历史。
当王耀武担任师长时,沈醉还只是个小特务。沈醉自己也承认:“我和王耀武是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认识的。他当时是五十一师的师长,驻守上海附近的罗店,我当时是国民党军委会战地随军调查组的组长,主要活动在罗店、浏河地区,经常去王耀武师部。”沈醉回忆道,后来自己调入军统局工作,而王耀武的官职则越来越高。每次王耀武去重庆见蒋介石,戴笠总是会请他吃饭,而沈醉只能默默地安排酒菜,连桌面都没资格坐上。
展开剩余71%即便在战犯管理所,王耀武依然是沈醉的上司,担任学习委员会的委员,而沈醉连小组长都不是。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进入了特赦的十名战犯之列,但他也因此面临了个人的困境。沈醉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提到:“王耀武特赦后,得知妻子郑宜兰离开他并与一名副官一起跑到南美洲,他因愤怒而身体垮掉,几乎当场死去,抢救后半身不遂。”然而,经过深入了解,沈醉的回忆并不完全符合事实。王耀武的女儿王鲁云证实,母亲郑宜兰并没有再婚,且一生忠诚于父亲,尽管他们离婚只是形式上的安排。
王鲁云回忆道:“我父亲和母亲郑宜兰感情深厚,他们从未发生过什么争执。父亲是一个极其专一的人,尤其在那个年代,高级军官中有不少是三妻四妾,而父亲的感情却是非常难得的专一。”王鲁云还回忆道,王耀武穿的新布鞋有一项特殊的习惯——他会在水中踩踏,以增强鞋底麻绳的韧性,这个细节从侧面显示了王耀武在日常生活中的谨慎与严谨,而这正是沈醉所无法理解的。
沈醉在其回忆录中也提到,自己深爱妻子粟燕萍,且在某些时期忠诚于妻子,但他在任职期间的行为显然与这种“忠诚”不太吻合。沈醉曾公开承认自己在军统工作时,频繁与女性交往,以此来展现自己的风流与显贵。而王耀武则与此完全不同。沈醉的妻子粟燕萍最终改嫁了,这一切并未引起沈醉太多不满,反而他与新丈夫的关系还非常融洽。沈醉未曾指责妻子的改嫁,却在回忆中提到王耀武因妻子离开而愤怒致病,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事实上,王耀武在特赦后并没有因妻子的离开而生病,而是在1966年与吴伯伦结婚。吴伯伦是比王耀武年轻十多岁的教师。如果真如沈醉所说,王耀武在特赦后已半身不遂,怎能再结婚?此外,王耀武特赦之后生活条件优渥,沈醉也不得不承认,王耀武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非常好,甚至有自己的办公室,并参与了政协的一系列活动。
王鲁云的回忆进一步证明了王耀武的私生活与沈醉的说法相去甚远。王耀武作为一名军事将领,既有铁血的一面,也有着非常高尚的个人品德。陈毅元帅曾评价王耀武人品正直,是国民党军中少数的明白人。而王耀武的为人和品德,与沈醉生活中那种风流、奢侈、暴虐的性格有着本质的区别。
沈醉对于王耀武的家庭生活的描述,显然与事实不符。如果王耀武活到1980年代,看到沈醉对他的误解,究竟会如何反应呢?是会一笑置之,还是会按捺不住,采取实际行动来回应?从王耀武的个性和历史来看,显然后者更为可能——作为一位经历过无数生死的铁血将军,他的怒火是不可小觑的。
发布于:天津市兴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